原标题:“你好天津·合韵非遗”庆国庆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举行(引题)
彰显文化底蕴 更添文旅风景(主题)
天津日报记者 刘桂芳
十月的海河,秋色宜人,微风和畅。
国庆假期首日,天津古文化街人潮涌动、喜气洋洋。在毗邻海河的亲水平台上,“你好天津·合韵非遗”庆国庆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吸引了许多游人。来自我市的近4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汇聚于此,交织成一幅多彩的津门文化长卷。游人在游览古文化街、欣赏海河风光的同时,在此也能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的精妙与津派文化的深厚底蕴。此次活动由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多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当日10时许,非遗市集宛如一条流动的文化长廊,其中涵盖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茉莉花茶拼配工艺等多个门类,集美术、技艺、美食、养生、文创于一体。泥人张彩塑展位上,经典人物造型将写实与夸张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津派周氏风筝制作技艺展位前,工作人员向游人展示放飞技巧;津门蔡氏贡掸展位上,色彩艳丽的鸡毛掸子引人驻足……此外,多款融合现代美学的文创衍生品,尤其受年轻人的青睐。
非遗市集旁边的舞台是动态的秀场。根据乐器张古琴制作技艺、拦手门武术、快板等项目创编的节目,赢得游人掌声。演出中,一曲《太乙金世剑》率先登场。表演者手持长剑,时而如潜龙出水,时而如凤舞九天,尽显中华武术的风采。河东区拦手门少年武术队的队员年纪虽小,但拳脚生风,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金派梅花大鼓《黛玉葬花》如泣如诉、婉转悠扬的唱腔,让游人领略到了天津曲艺的独特韵味。
来自津南区的海下同善文武高跷会的年轻人带来的高跷表演,为节日增添了欢快气氛。创编灵感来自于津南区王氏剪纸的剪纸服装秀,通过模特展示,实现了剪纸从平面艺术到立体呈现的创意转化。
“这个年画体验太棒了!”来自北京的刘先生手拿体验制作的木版年画作品兴奋地说,“我们逛古文化街,没想到还有这么精彩的非遗展演活动。孩子不仅看了、听了,还亲手做了年画,这种体验太宝贵了。”来自广东的青年陈娜在泥人张彩塑展位前流连忘返。“我以前在网上看到过‘泥人张’,觉得特别有意思。”她拿着手机不停地拍摄,“我要把这些发到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上,让朋友们都看看天津有这么多好东西!”满头银发的张老伯来自上海,听完梅花大鼓后,他激动地说:“我喜欢听评弹,今天听到天津的鼓书,感觉特别亲切!这座城市有味道!”
洪萨配资-安全配资炒股-股票新手开户-线上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