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决赛的哨声刚刚落下,德国队的“闪电侠”施罗德凭借最后时刻连得6分的惊艳表现,以16分、3篮板、12助攻的全能数据,率领德国队以88-83力克劲敌土耳其,继两年前问鼎男篮世界杯冠军之后,又在欧洲赛场加冕“欧洲之王”。
凭借此役的卓越发挥,施罗德荣膺本届欧洲杯的MVP。至此,他已集世界杯(前身世锦赛)与欧洲杯(前身欧锦赛)MVP于一身,成为FIBA历史上第七位实现这一伟业的巨星。
在他之前,已有六位同样声名显赫的欧洲篮球传奇人物达成此项殊荣。
首位获此殊荣的是苏联的传奇后卫谢尔盖·别洛夫(1944年1月23日-2013年10月3日)。他以勇猛的球风和精准的投篮闻名,在那个时代与美国的“LOGO男”杰里·韦斯特齐名,被誉为“红色韦斯特”。别洛夫的职业生涯辉煌无比,揽获了11次苏联联赛冠军、2次世锦赛冠军、4次欧洲锦标赛冠军,并于1980年光荣地担任了莫斯科奥运会的主火炬手。他更是传奇体育电影《绝杀慕尼黑》的主角原型,并在1992年成为了首位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的非美国本土球员。
展开剩余74%随后,篮球的目光聚焦于南斯拉夫的黄金时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德拉赞·达里帕季奇(1951年11月27日—2025年1月25日),他是那个时期欧洲最出色的锋线得分手之一。他的职业生涯中,曾15次单场砍下50分以上,个人最高得分更是达到了70分。1977年,他荣获欧洲冠军联赛MVP;1978年,更是包揽了欧洲锦标赛MVP和南斯拉夫年度最佳运动员。即使在37岁的“高龄”的1988年,他依然能在意大利联赛场均轰下37.7分。在上世纪末,他被评选为欧洲篮球50杰,并于2004年和2007年分别入选了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和FIBA名人堂。
欧洲篮坛的另一位天才,一位令人匪夷所思的得分机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恐怖的得分能力统治了欧洲。年仅18岁,他便代表南斯拉夫出战欧青赛,场均贡献27.7分。随后的职业生涯中,他带领萨格勒布迪纳摩队两次问鼎欧洲杯(1985、1986),一次赢得南斯拉夫联赛冠军(1985),三次捧起南斯拉夫杯(1985、1986、1988)。国家队层面,他更是集世青赛、欧锦赛、世锦赛冠军于一身,并收获奥运会银牌和铜牌,更是曾击败过不可一世的美国队。在整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支南斯拉夫队与萨博尼斯领衔的苏联队一同,构成了欧洲篮球的两大巨头。
他与彼得洛维奇并称为南斯拉夫黄金一代的“双璧”。在彼得洛维奇远赴NBA后,他接过重担,成为了欧洲新的天王和国家队的绝对核心。在南斯拉夫国家队的最后辉煌时期,他用自己耀眼的光芒将球队推向了最后的巅峰,连续赢得了1990年世锦赛和1991年欧锦赛冠军。与彼得洛维奇相比,他的职业生涯更为幸运。在NBA效力十三年期间,他不仅积累了丰厚的财富,更是在九十年代公牛王朝的“三连冠”时期成为关键的第六人,并赢得了最佳第六人的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库科奇和彼得洛维奇两人,联手带领刚刚独立不久的克罗地亚队杀入决赛,给“梦一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尽管最终未能阻止那支传奇般的梦之队,但若能设想,那支汇聚了无数天赋的南斯拉夫黄金一代未曾解散,苏联也未曾分裂,而“世界屋脊”萨博尼斯能够代表苏联而非立陶宛出战,那么世界篮球的格局或许将截然不同。
迈入21世纪,又涌现出两位欧洲的超级巨星。
诺维茨基在国家队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得分利器,他曾获得一次欧锦赛MVP、一次世锦赛MVP,三次欧锦赛得分王,并六次当选欧洲最佳球员。然而,由于当时德国篮球整体人才的匮乏,他未能取得更多的团队荣誉。如果当时能为他配上一位克里斯·卡曼这样的内线搭档,他或许能在竞争激烈的欧洲赛区带领球队杀入奥运会。直到职业生涯的暮年,他才等来了施罗德这样的后场搭档。很难想象,如果诺维茨基能拥有如今德国队这样的阵容班底,他在FIBA的成就将达到何种高度。
论及成就与荣誉,诺维茨基无疑是21世纪FIBA最伟大的欧洲运动员。他曾两度获得奥运会银牌(分别输给了2008年和2012年的“梦之队”),生涯七次参加欧锦赛,获得3金2银2铜,并两次荣膺MVP。此外,他还有一次世锦赛冠军和MVP,以及一次世锦赛亚军和最佳阵容的荣誉。
那些曾经唱衰加索尔“软”的评论者们,不妨回顾一下他在国家队的表现。他无疑是西班牙国家队史上最华丽也最强大的核心,是西班牙“黄金一代”的绝对领袖。而这一切,甚至还没有算上他在NBA取得的辉煌成就。"
发布于:广东省洪萨配资-安全配资炒股-股票新手开户-线上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