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温 莎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柴文静
中俄汽车蜜月期戛然而止。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至 5 月,中国对俄乘用车出口 153664 辆,同比减少 58.75%。
一度,中俄汽车蜜里调油。2022 至 2024 年,中国出口至俄罗斯的汽车数量大幅增长。2024 年全年出口量更是达到 128 万辆,低价高配的中国车深受俄罗斯消费者追捧。
俄罗斯塔斯社 TASS 报告指出,仅 2024 年,俄罗斯消费者购买的中国汽车就达 90.6 万辆,占整体乘用车市场的 58%。
当中国市场进入存量之争,隔壁的俄罗斯成为高增长的伊甸园。不只各大厂家蜂拥而至,连二手车商,汽车出口商也闻讯而来。
然而,从 2024 年年末开始,情况发生转变。"在俄罗斯,2022 年和 2023 年上半年生意最好做,当时,平行出口一辆车大概有 10% 的毛利。"一位从事汽车平行出口业务的贸易商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但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只有大概 1%。
销量下滑,市占率不变
2022 年是中国汽车正在俄罗斯市场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俄罗斯汽车市场是大众、丰田、现代、雷诺等跨国巨头的乐园,他们在这里建厂投产,合资合作频繁,年乘用车销量一度稳定在 150 万辆以上。
俄乌冲突后,欧美日韩车企相继撤出,2022 年俄罗斯新车销量骤跌 58.8% 至 68.74 万辆。与此同时,俄市场出现严重供给缺口,中国车企一夜之间跃升为主力军。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2021 年初,中国在俄市场份额徘徊在 5% 左右,到 2023 年已突破 50% 份额。2024 年,自主品牌在俄 6-9 月的月度份额又突破了 60% 的份额,实现强势增长,有 11 个中国汽车品牌跻身新车销量排行榜前 15 名。
奇瑞、长城、吉利、长安四大品牌是中国车企在俄的排头兵,2024 年销量分别达到 32.5 万、22.9 万、19.8 万辆和 10.34 万辆。
同年,中国品牌在俄新增 600 多家经销商门店,总数超过 2700 家。到 2025 年初,注册在案的中国品牌车辆累计达到 236 万辆,占俄罗斯汽车保有量的约 5%。
一时间,中国汽车纷纷挺入俄罗斯。曾经在欧洲各地试驾欧洲车的俄罗斯广播节目主持人谢尔盖 · 斯季拉文,如今在视频网站 YouTube 的汽车博客中几乎只介绍中国车。
"宝马在俄罗斯依然更有面子,但我认识一些人已经从保时捷换成了理想。"他说,如今这个中国品牌在莫斯科街头也已司空见惯。
在提到中国汽车时,俄罗斯消费者最长说的词汇是性价比和科技感。
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发生在 2024 年第四季度,中国品牌份额开始下行。俄罗斯分析机构 Autostat 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4 大中国车企在俄总计销售 41892 辆,同比增长 7%,市场份额为 47.07%,同比下降 1.69 个百分点。
中国车企在俄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基盘的下滑。俄罗斯央行在 2025 年 3 月预测全年通胀率将维持在 7%~8% 区间,高通胀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
2025 年前 5 个月,俄罗斯汽车总销量 432,280 辆,同比下滑 26.75%,同期中国汽车品牌的总销量 252,861 辆,同比下降 27.64%,和市场总体跌幅几乎一样。
因此,尽管销量下滑,中国品牌销量占比依旧超过 50%。2025 年 1~5 月,中国汽车市场占有率微降到 55%,5 月自主车企在俄份额回升到 56.3%。
另有数据显示,2025 年 1~5 月,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共计约 15.4 万辆,奇瑞、长城、吉利在俄销量同比下降 25% 及以上,其他车企销量亦呈现大幅下滑趋势。
伴随着销量的下滑,经销商率先感受到了寒意。根据《欧亚商业新闻》,2025 年一季度俄罗斯已有 213 家中国汽车展厅关闭。该报道称,俄罗斯一季度关闭的 274 家汽车展厅中有 78% 约 213 家为中国汽车展厅。
中国汽车,太着急了
崔东树认为,2025 年 5 月俄罗斯汽车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报废费率提升、贷款利率上升、消费者心理变化以及市场供需关系失衡等。
"首先是报废费率的提升和贷款利率的上升对销量产生了负面影响。报废费率的提高导致车价普遍上涨 10%-15%,而汽车贷款利率飙升至 18%,这些都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降低了购车意愿。"他说。
客观因素外,中国品牌在俄遭遇的困境,也有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2025 年 2 月 6 日,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对外发布声明,部长安东・阿里哈诺夫直接点名了三个中国汽车品牌,宣称这些品牌的产品存在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具体问题包括车辆缺乏必要的碰撞保护装置,以及驾驶室内噪音超标等情况。
针对这些被指出的严重缺陷,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表示将采取一系列举措,诸如吊销相关证书,并且加强对产品认证的审查力度。
舆论上,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早已面临危险的境地。
2024 年 10 月,俄罗斯媒体发布《俄罗斯出租车司机对中国车有所不满》一文,文章核心内容表示,在出租车行业里,中国汽车不耐用:中国汽车在使用 15 万公里后就要报废,而欧洲或者韩国的汽车通常被认为能跑 25 万 -30 万公里。
甚至有出租车公司指出,在短时间里,70% 的中国汽车会有变速器故障。而且,中国汽车维修也不方便,还有假零配件的问题。俄罗斯国家工业信息局的分析数据显示,中国 SUV 的维护成本在五年内就超过了新车的价格。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做出了如下五大差评:核心技术不足、可靠性与耐久性问题、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质量稳定性问题、表面华丽实际体验不足。
在中国好好的产品,为何到了俄罗斯就水土不服?有业内人士指出,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中国车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过程非常迅速。当时俄罗斯市场缺车,所以中国很多车都并没有按照俄罗斯当地的地理环境去设计产品或是进行改进。
与中国不同,俄罗斯的气候条件极为苛刻,远东西伯利亚的最低气温甚至达到 -71.2 ℃。中国汽车要完全适应俄罗斯的极端低温环境,需要进行额外的技术改造,比如增强保温材料、提升加热器功率等。这些改造将提高成本,最终影响价格竞争力。
"在市场逐步稳定之后,对我们产品的抱怨就相对比较多,所以这也提醒中国车企要加重产品的改进,能更有效的融入当地消费市场。"崔东树说。
海外巨头杀回俄罗斯,中国汽车怎么办
3 年前,中国品牌的爆发,是因为接住了海外巨头留下的市场空白,但如今,他们又杀回来了。
现代汽车曾在 2024 年 1 月将其位于圣彼得堡的工厂以 14 万韩元(约合 100 美元)的象征性价格出售给 AGR 控股公司,但交易中包含了回购条款,允许该集团在出售后的两年内回购该工厂。
不仅如此,近期现代汽车和起亚在俄罗斯注册了 20 多个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相关的商标,且均已获得俄罗斯联邦知识产权局的批准。
此外,有俄罗斯专家表示,大众汽车实际上已经重返俄罗斯市场,通过平行进口的方式,将电动汽车 ID.3、ID.4 和 ID.6X 带入俄罗斯,还借助中国渠道,通过捷达品牌间接进入俄罗斯市场。
随着美国高层和俄罗斯高层的频繁互动,有俄专家表示,美国企业的回归呼声日渐高涨,包括福特、雪佛兰、克莱斯勒及通用在内的美国汽车巨头,有望成为重返俄罗斯市场的先锋。
日本企业方面,丰田仍在为俄罗斯客户和经销商提供全面支持,维持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海外汽车巨头的回归,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些海外巨头在俄罗斯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尤其是在欧美车企撤离之前,日韩品牌凭借出色的品质和可靠的售后,在普通消费者心中地位很高。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和海外巨头硬碰硬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开始寻找新蓝海。
在俄罗斯,5 月全国新车销量同比下滑 28.3%,更多消费者转向二手车市场。俄罗斯汽车分析机构 Autostat 经理谢尔盖 · 切利科夫表示,2025 年 1-5 月,中国品牌二手乘用车在俄罗斯市场销量达 9.35 万辆,较去年同期的 6.5 万辆增长 44%。
另一边,中东、南美、东南亚和新能源市场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增长极,对冲俄罗斯市场的波动风险。例如,同期对墨西哥和阿联酋的汽车出口分别达 24 万辆和 19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已上升至 43%。
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的平行出口贸易商,2023 年其业务还在中亚、俄罗斯和高加索,但现在公司的整体业务重心已经转向中东。在接受采访时,他正在迪拜的酒店,思考如何向中东土豪讲述中国汽车故事。
重磅|欢迎加入 2025 慕尼黑轩辕新汽车之夜暨欧洲 - 北非商务考察之旅
三大汽车央企,领导班子都 8 缺 1
这场全球 AI 盛宴,汽车为何争先恐后
极简造车,凉了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
洪萨配资-安全配资炒股-股票新手开户-线上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