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肃这片狭长的土地上,面食是永恒的主角。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高原,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面食语言。
张掖的清晨是从一碗“小饭”开始的。这名字颇具迷惑性——其实不是米饭,而是将面团擀成薄片,切成饭粒大小的方块,煮熟后浇上羊肉汤,配以牛肉、豆腐、粉条等。小饭的汤底尤为讲究,需用祁连山牧场的羊肉慢炖,汤清味鲜;面粒筋道爽滑,与汤汁相得益彰。在当地人心中,小饭不仅是早餐,更是一种乡愁。据说这道小吃源于清代,为节省面粉而创,却意外成就了独特风味。
向西而行,至丝绸之路重镇敦煌,黄面驴肉不可不尝。手工拉制的黄面色泽金黄,口感劲道,佐以卤制入味的驴肉,淋上蒜泥辣油,简单却滋味十足。这碗面里,仿佛能听见驼铃声响,看见商旅往来。
向东抵达庆阳,饸饹面又是另一番天地。制作饸饹需用特制的饸饹床子,将面团压成细长的圆条,直接入锅煮熟。庆阳饸饹多用荞麦面,色泽暗红,营养丰富。浇头通常是羊肉臊子,配以黄花菜、木耳等,酸辣开胃。在庆阳,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少不了饸饹面,寓意长寿平安。压面时的吱呀声,已成为许多庆阳人记忆中最亲切的声音。
从张掖小饭的精致,到庆阳饸饹面的粗犷,甘肃面食展现了这片土地的多样性。它们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地理与历史的见证——河西走廊的开放与陇东高原的淳朴,都融在这一碗碗面食之中。在甘肃,吃面是一种仪式,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传统的坚守。
发布于:山西省洪萨配资-安全配资炒股-股票新手开户-线上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