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精心策划了一件事,结果却发现完全没必要?
古代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奇葩”主角——北齐的高湛。
他为了争夺皇位,密谋了整整三个月,搞得风声鹄起、剑拔弩张。等他带着大军杀进皇宫准备"夺权"时,才发现皇帝早就在遗诏里把皇位传给了他。
这算什么事啊?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反就这么变成了一场“滑稽的乌龙”?
权臣家族的崛起展开剩余91%北朝历史混乱又精彩,各路枭雄争夺天下的戏码从来不缺。
公元534年,曾经强大的北魏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在东魏这边,真正掌权的并不是皇帝,而是一位叫高欢的权臣。
高欢出身鲜卑族,骁勇善战又精通政治权术,逐渐掌控了东魏朝廷的军政大权。
高欢有个特点,他掌握了实际统治权,却不急着称帝。这在中国古代权臣中算是罕见的克制。
他宁可扶持傀儡皇帝,自己在背后遥控朝政,享受实权却不背负篡位的恶名。这种权衡利弊的政治智慧让他能够稳固地掌控东魏十几年之久。
高欢膝下子嗣众多,其中几个儿子也都继承了他的政治野心和军事才能。
他的次子高洋尤为突出,不仅能征善战,还极具政治手腕。高欢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在军政事务上给予他重要职责,为他日后接班铺路。
公元547年,高欢病逝,其家族权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高洋手中。
与父亲不同的是,高洋的野心更大,他不满足于做幕后权臣,而是觊觎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他继承父亲的衣钵后,用了三年时间稳固自己的权力基础,笼络军队将领,拉拢朝廷官员,为自己称帝创造条件。
在掌握了足够的权力后,高洋终于在公元550年露出了獠牙。他废黜了东魏傀儡皇帝,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北齐王朝。
这一篡位行为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一些非议,但在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持下,反对声音很快被镇压下去。北齐由此正式成立,高洋成为开国皇帝,史称“文宣帝”。
皇室“自毁”模式开启高洋刚登基时,确实表现出了不错的治国能力。他任用贤能之士,整顿朝纲,使北齐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也有所发展。
在他治下,北齐一度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足以与南方的梁朝和北方的西魏分庭抗礼。
可惜好景不长,权力和奢侈生活很快腐蚀了高洋的心智。他开始沉迷于酒色和各种荒淫的活动,性格变得暴虐无常。
朝中大臣稍有不顺他意,就可能被残酷处死。他甚至发明了各种奇葩的刑罚取乐,像是让罪犯穿着特制的铁衣服在烈日下暴晒,直到热死为止。
随着高洋的暴政日益加剧,北齐的政治环境日渐恶化。朝中大臣人心惶惶,不知何时会成为皇帝发泄怒火的牺牲品。
军队将领也因皇帝的反复无常而人心浮动。整个北齐王朝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34岁正值壮年的高洋突然暴毙。有说法认为他是因为长期酗酒和纵欲过度导致身体崩溃而死。
也有传言说他可能是被自己逼迫太过分的后宫嫔妃暗中毒死。无论如何,他的突然离世给北齐朝政带来了巨大变数。
高洋死后,他年仅15岁的儿子高殷继位,是为北齐废帝。然而这个少年皇帝显然无力掌控复杂的朝政。
朝中的辅政大臣杨愔试图趁机推行一系列改革,但这些改革触动了包括高演、高湛在内的皇室宗亲的利益。
这两位皇叔正是高欢的其他儿子,也就是高洋的兄弟。
他们握有军权,在朝中势力庞大。杨愔想削减他们的权力,结果适得其反,反而成了他们联手对付的目标。
兄弟联手,第一次宫廷政变公元560年,高洋去世后不久,他的两个弟弟高演和高湛联合发动政变。
这两位皇叔带兵直接闯入皇宫,废黜了年幼的侄子高殷,并将其秘密处死。
杨愔等辅政大臣也被一并清除。这次政变来得又快又狠,整个过程几乎没有遇到有效抵抗。
高演作为兄长,自然而然地登上了皇位。
在夺权之前,高演曾向弟弟高湛许诺,等他登基后会立高湛为皇太弟,也就是接班人。这个承诺是他们能够同心协力发动政变的重要基础。
可是权力的魔力往往能让人忘记誓言。高演登基不久,就开始考虑如何巩固自己家族的统治。
他决定反悔对弟弟的承诺,转而立自己的儿子高百年为太子。这一决定无疑是对高湛的背叛,双方的矛盾由此埋下。
高湛对兄长的背信弃义十分愤怒,但他没有立即表露出来。
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深知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只会自取灭亡。于是他开始秘密筹划另一场政变,准备夺取兄长的皇位。
这段时间,高演并不知道弟弟已经起了异心。
他专注于处理朝政,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作为新皇帝,他需要安抚朝中各派势力,处理前朝遗留的各种问题。
公元561年初,高演在一次出猎活动中不慎从马上摔下,受了重伤。
这次意外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让他长期卧床不起。高演的身体状况迅速恶化,朝中大臣都意识到皇帝可能时日无多。
坠马皇帝的权力焦虑高演坠马重伤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不得不长期卧床休养,无法亲自处理朝政。
这对一个刚刚登基不久的皇帝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为了维持朝廷正常运转,他不得不将部分权力下放给亲信大臣。
而这时的高湛已经开始秘密筹划政变。他利用兄长卧病的机会,暗中拉拢军中将领和朝中官员,为自己夺权做准备。
高湛的行动非常隐秘,即使是高演的亲信也没能察觉到危机正在逼近。
高演虽然身体虚弱,但政治嗅觉依然敏锐。他隐约感觉到弟弟可能有异心,但苦于没有确凿证据。
更令他担忧的是,如果自己不幸去世,年幼的太子高百年能否守住皇位?面对虎视眈眈的叔叔高湛,太子的处境将极其危险。
经过反复思考,高演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与其让弟弟造反夺位,可能导致整个皇室陷入血腥内斗,不如主动让出皇位给弟弟,换取太子的安全。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在高演看来,这是保全子嗣最务实的做法。
高演秘密召来心腹大臣,让他们起草了一份遗诏。
在遗诏中,他宣布将皇位传给弟弟高湛,并请求高湛善待他的儿子高百年。这份遗诏被严格保密,只有几位核心大臣知道其内容。
这边高湛对兄长的决定一无所知,仍在积极准备政变。
他找来巫师占卜吉日,原计划立即起兵,但巫师建议推迟行动。就这样,高湛又耐心等待了三个月,直到巫师确定的"吉日"到来。
史上最“奇葩”的造反公元561年12月3日,高湛终于按照计划发动政变。
这一天,他带领亲信部队直奔皇宫,准备废黜兄长,自己登基称帝。高湛的军队行动迅速,很快就控制了皇宫的主要区域。
然而,当高湛气势汹汹地闯入大殿,准备逼迫兄长退位时,一位大臣却面带微笑地迎了上来,双手呈上一道诏书。高湛疑惑地接过诏书,打开一看,顿时愣在原地。
这哪是什么退位诏书,分明是兄长高演的遗诏,内容竟是将皇位传给他高湛!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诏书的日期正好是当天,也就是说,在高湛准备造反的同一天,高演已经决定禅让皇位给他了。
一时间,大殿内气氛诡异至极。高湛精心策划了三个月的政变,结果发现根本不需要造反,皇位已经是他的了。
那些随他前来"造反"的将领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这场“闹剧”很快在宫中传开,成为北齐历史上最“奇葩”的一幕。
高湛虽然尴尬,但很快调整心态,正式接受了皇位。他以武成帝的称号登基,成为北齐第三位皇帝。
高湛即位后,虽然在遗诏中答应过善待侄子高百年,但他并没有遵守承诺。不久后,他就找借口将高百年秘密处死,彻底铲除了这个潜在的政治威胁。
高湛的统治并没有给北齐带来长久的安定。他在位期间,朝政腐败,边防松弛,国力逐渐衰退。
公元568年,也就是他即位七年后,高湛被儿子高纬毒死,自食其果。
北齐王朝也在这种不断的内斗和腐败中逐渐走向灭亡,最终在公元577年被北周所灭。
《——【·结语·】——》古代帝王之家的“荒唐事”真不少,高湛这出"史上最奇葩的造反"绝对能排进前三。
一个人谋划了三个月想抢皇位,结果发现皇位本来就该是自己的,这剧情放在今天都能拍成爆款喜剧了。
历史有时比小说还离奇,这些古人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何必非要费尽心机去争抢呢?
资料来源:《北齐书》、《周书》、《北史》发布于:河南省洪萨配资-安全配资炒股-股票新手开户-线上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